奇異的藻類世界
地球約有46億年歷史,最早出現的生物除了細菌外還有藻類,譬如原核細胞的藍藻類出現于35億年前,最早出現真核藻類距今已5.4年前地球生物被稱為藻類世界。藻類由單細胞和多細胞組成,即使多細胞也無根、莖、葉分化,生殖器官也簡單,但具葉綠體,營光合作用,制造養分。絕大多數單細胞藻類很小,通常10幾至幾百個 um(微米),但由于繁殖快,數量龐大,故對環境影響巨大工業,如地球早期氧很少,僅占大氣成份的0.1%,經藻類光合作用,使氧增加了2萬倍,達到目前的20.9%,為地球生物創造了生存條件,它還吸收二氧化碳……;除此藻類可以直接生成石油、磷、硅藻土、灰巖礁等,同時對沉積巨型鐵礦、鋁土等的形成也起著重要作用。許多細小單細胞藻類是食物鍵的基礎環節,但在受污染的海洋、湖泊,它大量繁殖形成赤潮又將危及其它生物生存。藻類雖小,結構卻是千變萬化,顏色形形色色,構造一奇異彩多彩的藻類世界。按包素、成份和外形劃分為以下各門,即藍藻、綠藻、裸藻、金藻(包括顆石藻、硅鞭毛藻)、黃藻、甲藻、硅藻、紅藻、輪藻、褐藻。化石較常見,劃發地層較有用的藻類有:
藍藻門,分非骨架藍藻,它們靠極穩定的藻膠包裹而生存。前寒武紀發現的大量藍藻都是屬于這類,而鈣化藍藻多功能出現于古生代。
綠藻門,也分非骨架綠藻,它們以單細胞、膠團或絲狀體出現,主要見于中、新生代,而鈣化綠藻類反而見于古生代、中生代,常成造巖生物。現已滅絕。
金藻門,有三種繁殖方式,細胞分裂,產生動孢子,產生內孢子。化石多以內孢子保存,形狀多處多樣,金藻類中以顆石藻最常見,它極微小,通常4-40 um,細胞膜有非礦物質鱗片,由方解石晶體構成顆石粒,顆石形態、結構多種多樣,顆石藻出現于侏羅紀,在劃分、對比中、新生代地層頗為重要。
輪藻門,個體較大,營養體似有根、莖、葉,實為多細胞,具雌雄生殖構造,通常為單倍體,雌雄孢子結為合子的短時間內為二倍體,化石為其卵囊球的鈣質部門,大小在0.2-3.5 um,形態多呈螺旋球狀,以左旋、右旋或真立分目,時代從志留至今,均見于淡水陸相地層。
硅藻,細胞壁為硅質,上殼壁較大,下殼壁較小,結合處為殼環,壁上具小圓點,肋紋由許多殼壁小室組成。僅見于白堊紀至現代,硅藻有淡水、咸水、半咸水、冷水、暖水、廣溫水之分,所以常利用它來確定古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