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古城位于中國北部山西省的中部,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明代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迄今為止,它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公元1368~1911年)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堪稱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平遙地處汾河東岸、太原盆地的西南端,與另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祁縣相毗鄰。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公路縱貫縣境。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糧食、棉花,特產牛肉、推光漆器等。其中牛肉名聲頗大,有“平遙牛肉太谷餅”的民歌歌詞。
平遙曾是清代晚期中國的金融中心,并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格局。
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置平陶縣,漢置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北魏改名為平遙縣。清代晚期,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有二十多家,占全國的一半以上,更被稱“古代中國華爾街”。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創建于清道光年間、以“匯通天下”而聞名于世的中國第一座票號“日升昌”。
平遙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時期的縣城原型,有“龜城”之稱。街道格局為“土”字形,建筑布局則遵從八卦的方位,體現了明清時的城市規劃理念和形制分布。城內外有各類遺址、古建筑300多處,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4000座,街道商鋪都體現歷史原貌,被稱作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活樣本。
平遙城墻建于明洪武三年,現存有6座城門甕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其中南門城墻段于2004年倒塌,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都至今完好,是中國現存規模較大、歷史較早、保存較完整的古城墻之一,亦是世界遺產平遙古城的核心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鎮國寺、雙林寺和平遙文廟等也都被納入世界遺產的保護范圍。
清代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在平遙誕生。三年之后,“日升昌”在中國很多省份先后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里的票號竟多達22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
1997年1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21屆大會決定將平遙古城以古代城墻、官衙、街市、民居、寺廟作為整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和宗教發展的實物標本。平遙古城是依據中國漢民族文化思想和建筑風格建立起來的。現在城墻及城內建筑均保持著14 —18世紀的歷史風貌。它是中國漢民族中原地區古縣城的典型代表。由于縣城的建立,到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平遙古城內誕生了全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日升昌”的創立,在中國古近代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它標志著中國近代的新型金融業,在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商業和金融機體中生成。
清時期,隨著商業經濟的發展,晉商一些大商號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設總號,在外地設分號,跨地區經營的商業系統。在此種情形下,大宗的批發、運銷帶來巨額現銀的解運業務,于是一種新的解款方式--票號匯兌便應運而生。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就在平遙西大街,西裕成顏料鋪的基礎上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專營匯兌兼營存放銀業務的“日升昌”票號三年之后,在山東、河南、遼寧、江蘇等省先后設立分支機構19世紀40年代,它的業務更進一步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當時,在“日升昌”票號的帶動下,平遙的票號業發展迅猛,鼎盛時期這里的票號竟多達二十二家,一度成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心。可見,在中國近代金融史上,平遙占有很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