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上過初中的人都可能知道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了,而且許多人還可能了解地層形成的基本過程和原理。另外,近些年來人們對“寒武紀”、“侏羅紀”、“白堊紀”、“第四紀”這樣的詞也比較熟悉了。但是,這些名詞是如何來的恐怕很多人只是個較朦朧的印象吧?
大家知道按地層的年齡將地球的年齡劃分成一些單位,這樣可便于我們進行地球和生命演化的表述。人們習慣于以生物的情況來劃分,這樣就把整個46億年劃成兩個大的單元: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難見到生物的時代被稱做隱生宙,而將可看到一定量生命以后的時代稱做是顯生宙。隱生宙的上限為地球的起源,其下限年代卻不是一個絕對準確的數字,一般說來可推至6億年前,也有推至5.7億年前的。從6億或5.7億年以后到現在就被稱做是顯生宙。
宙下被劃分為一些代。通常的分法大致有: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個代。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學進化這個時期,可以是從46億年前到38億年前或34億年前,這個數字之所以有數以億計的年數之差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跡還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元古代緊接在太古代之后,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這個時期目前在5.7億到6億年前。太古代和元古代這兩個名稱是1863年由美國人洛岡命名的,他命名的意思是指生物界太古老和生物界次古老。自寒武紀后到2.3億年前這段時間為古生代,這個名稱由英國人賽德維克制定,他依照洛岡取了生物界古老的意思,此事發生在1838年。從2.3億年前到0.65億年前為中生代,從0.65億年后到現在為新生代。這兩個代均由英國人費利普斯于1841年命名,取意分別為生物界中等古老和生物界接近現代。(見附表)
代以下的劃分單元為紀。讓我們從最古老的一個紀開始吧。最古老的紀叫震旦紀,由美籍人葛利普于1922年在中國命名,葛氏當時活動在浙、皖一帶,他按照古代印度人稱呼中國為日出之地而取了這個名稱。起于18億或19億年前,止于5.7億年前。這個時期的生命主要是細菌和藍藻,后期開始出現真核藻類和無脊椎動物。
1936年,賽德維克在英國西部的威爾士一帶進行研究,在羅馬人統治的時代,北威爾士山曾稱寒武山,因此賽德維克便將這個個時期稱為寒武紀。33年以后,另一位英國地質學家拉普華茲在同一地區發現一個地層,這個與較早發現的志留紀與寒武紀相比有著諸多不同的地方,它介入上述兩個層之間,顯然是屬于一個不同的有代表性的時期,因此他根據一個古代在此居住過的民族名將這個時期稱為奧陶紀。志留紀的名稱的產生比寒武紀和奧陶紀都要早,大約是在1835年,莫企孫也是在英國西部一帶進行研究,名稱的意思來源于另一個威爾士古代當地民族的名稱。莫氏和賽德維克于1839年在德文郡(Devonshire)將一套海成巖石層按地名進行了命名,中文翻譯為“泥盆”。石炭這個名稱的出現可能是最早的,1822年康尼比爾和費利普斯在研究英國地質時,發現了一套穩定的含煤炭地層,這是在一個非常壯觀的造煤時期形成的,因此因煤炭而得名。二疊紀這個名稱是我國科學家按形象而翻譯的,最初命名時是在1841年,由莫企孫根據當地所處彼爾姆州(俄烏拉爾山烏法高原)將其命名為彼爾姆紀。后來在德國發現這個時期的地層明顯為上是白云質灰巖下是紅色巖層,這也是我國后來翻譯成二疊紀的根據。以上為古生代的六個紀。
中生代為三個紀。第一個是三疊紀,由阿爾別爾特命名于德國西南部,這里有三套截然不同的地層,因此得名,此事在1834年。在德國和瑞士的與瑞士交界處有一座侏羅山,1829年前后布朗維爾在這里研究發現該處有非常明顯的地層特征,因此以山命名,如果1820年英國人史密斯首先命名的話,現在肯定不會是侏羅紀這個名稱,因為他當時在英國面部研究的菊石正好就是這個時期的。兩年后的1822年,德哈羅烏發現英吉利海峽兩岸懸崖上露出含有大量鈣質的白色沉積物,這恰恰是當時用來制作粉筆的白堊土,于是便以此命名為白堊紀。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大多地區該時期的地層并不都是白色的,如在我國就是多為紫紅色的紅層。
萊爾曾經將古生代稱第一紀,中生代為第二紀,新生代為第三紀,1829年德努阿耶在研究法國某些地區的地質時按魏爾納的分層方案從第三紀中又劃分出來了第四紀,這樣,新生代便由這兩個紀所組成。從前的第一紀則由紀升代含六個紀,同樣第二紀也升代含三個紀。
紀下面還有分級單位,如“世”,一般是將某個紀分成幾個等份,如新生代依次分為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全新世等。